今年以來,常熟不斷探索法治宣傳新路徑,將法治理念融入傳統文化、道德教育、志愿服務、精神文明建設中,推動“德法同行”落地生根。
法治文化與優秀傳統文化有機結合。深入挖掘本地特色文化資源和法治元素,開展“常熟歷史名人與法治”征集,編輯出版《常熟法治史話》,宣傳常熟歷史名人的法治思想和言行;推進法治文化“一鎮一品”工程,精心打造虞山法治篆刻、董浜法治燈謎、尚湖法治戲曲、辛莊法治評彈、沙家浜法治民間藝術、古里法治山歌、支塘法治村娃藝術、海虞法治故事、梅李法治孝廉、碧溪法治詩詞等各具特色的地域法治文化品牌,創作了《董浜法治燈謎集》、《王莊法治戲曲集》等一批兼具藝術性與教育性的法治文藝作品。
法治教育與道德教育有機結合。開設社區服刑人員“道德講堂”,在集中教育中增設道德規范課程,每月在社區矯正期刊中開辟“道德講堂”專欄,刊登名人名言、道德模范先進事跡,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;依托社區矯正語音匯報平臺,要求社區服刑人員認真聆聽法律、道德小故事,引導其養成“勤讀書、明德法”的行為習慣。
法治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有機結合。啟動“學法守法 崇德立德”主題教育活動,大力推進“德法進校園”,在全市中小學開設法治課程,并納入基礎教育體系。組織開展“法潤江蘇·德法同行”擁軍行、市級機關“依法行政 廉潔從政”知識競賽、“法治常熟夢”大型公益文藝專場巡演等,將法治文化建設貫穿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,切實提升精神文明創建法治效果。
法治實踐與志愿服務有機結合。認真貫徹落實行政機關“誰執法誰普法”責任制,不斷加大“以案釋法”工作力度。結合“法律六進”、“一村官一故事宣講”、“一律師一案例宣講”等普法活動,將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法律問題以案例形式開展宣講,提升公眾法律意識和法治素養。實施“法潤江蘇”志愿服務活動,組織青年律師志愿團開展法治宣傳、法律咨詢等公益法律服務,展示青年律師的良好形象。 |